总195期    2025年7月号
在线订阅

绿色握手 城市合作创造可持续发展未来

杂志订阅 MAGAZINE SUBSCRIPITION
对话合作开启城市未来



“智慧并非只存在于一地,而是遍布各处。唯有和合共生,我们才能有效应对并战胜全球性挑战。而文明对话正是凝聚共识,帮助我们克服当前挑战的关键所在。”7月11日,在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文明交流互鉴与建设包容世界”分论坛上,莱索托外交部常秘莱赫拉·塔邦·波利卡普如是表示。

 

“没有信任的外交是脆弱的,没有友谊的合作是短暂的。只有加强交流和相互理解,才能实现持久和平。”塞尔维亚外交部国务秘书约维奇表示,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维系着和平,面对地缘冲突、贫困、气候变化等超越国界的挑战,我们要以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原则来拥抱文明多样性。《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和全球文明倡议对于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理解与合作非常重要。

 

无独有偶,首届中德城市峰会17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来自中德两国20多个城市的100多名政府官员和工商界人士与会,就推动友好城市合作、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展开交流。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杨万明在峰会上致辞说,1982年以来,中德之间建立了105对友好省州和城市关系。去年以来,中德之间地方团组交往密切,为中德关系发展贡献了力量。他希望更多中德城市积极投身国际绿色合作,探索智慧城市与低碳发展的融合之道。

 

以上海为例。开放的上海“朋友圈”遍及天下。日本横滨、西班牙巴塞罗那、埃及亚历山大、美国纽约、智利圣地亚哥、澳大利亚昆士兰、阿联酋迪拜、希腊雅典……95座与上海市结好的国际友城,以及更多与上海建立友好交流关系的海外城市,一直是上海最重要的全球“朋友圈”。已经成功举办三届的友城论坛为世界城市提供了交流建设和治理经验、展望经贸与商务合作、探索创新发展的共享平台;两年前启动的《奔流计划》,以水为媒,推动上海与国际大都市展开深度对话,厘清面临的共同挑战与机遇,构建全球城市协作网络。如今,进一步丰富城市合作内涵,上海正探索友城交流新形式和新内容,形成“友城关系推动项目合作,项目合作夯实友城关系”的“友城+”格局,把互鉴互利的理念构筑得更加坚实,把务实合作的清单开列得更加清晰和长远,把共建共享的蛋糕做得更有普遍获得感。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城市作为国家对外交流的重要主体,正在形成独特的“城市外交”路径。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是深化各国人民友谊、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开展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工作,促进中外地方政府交流,推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城市合作的泉源在志合,活力在交融。透过市长对话、友城交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经济的互惠、文化的交流,更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追求,对以发展、安全、文明为核心的“全球三大倡议”的践行。全球城市之间的双向奔赴,我们相信对话的力量,我们相信合作的未来。

SHARE THIS ARTICLE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