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特朗普宣布美国“解放日”,举起关税大刀,四处发动关税突袭,宣称要夺回“美国经济主权”、重振制造业,削减贸易逆差。一时间,全球贸易风起云涌,主观认定、随意加码的高额关税迫使各国不得不紧急评估贸易损失,寻找可能的解决路径。
中国直接回应和驳斥美国的逻辑错误和霸凌行径
作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中国受此经济全球化“逆风”的迎风面最大,毫无疑问不会不受影响。但面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做法,中国并未选择视而不见或退避三舍,而是再次站出来,以清晰的态度和坚决行动,直接回应和驳斥美国的逻辑错误和霸凌行径,在以WTO为代表的多边、以自贸协定为代表的双边和以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为代表的诸边平台上,阐释应有的国际规则、秩序,以及美国行动对全球发展带来的负面冲击。
中方的观点和行动获得了诸多贸易伙伴的响应,为加强国际协同合作、稳定全球供应链提供了更为稳定的预期和空间。
作为制造业大国,工业企业的表现对经济有着重要意义。1—2月,扣除价格因素,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9%。其中,2月又比1月有所加快。三大门类中,制造业增长最快,1—2月的增加值同比增长6.9%,采矿业同比增长4.3%,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也增长了1.1%。尽管制造业增长较快,但相关能源要素的增长不高,说明经济发展的质量有所提高。
作为全球制造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中国在41个制造业大类中有36个实现了1-2月行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长。其中,增幅较高的分别有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0.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2.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制造业增长10.6%。这些工业制成品增加值的增长,不仅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持,也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事实上,中国与相当多国家的贸易之中,机械和电气机械的贸易额都占较高比重,中国生产的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对于品质、价格和创新的需求,而且越来越深度参与了各国产业链,作为中间品为各国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近年来,中国的消费市场保持稳定复苏,消费者需要更为高品质的商品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各国最终消费品生产者也争夺消费市场。1—2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731亿元,同比增长4.0%。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76838亿元,同比增长4.8%。全国网上零售额22763亿元,同比增长更是高达7.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8633亿元,增长5.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五分之一,达到22.3%。电商新业态有效加速了供需对接的速度,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也推动农村地区的消费增速整体高于城镇。
在外贸出口面临压力的情况下,京东宣布通过大规模采购支持外贸企业转内销,新零售平台盒马也面向百货品类的外贸企业开放入驻,以助其开拓国内市场。在商务部的组织下,永辉超市、华润万家、联华超市等多家零售企业启动扶持计划,帮助外贸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举措并非因为对等关税才启动的临时之举,而是近年来内外贸一体化工作的延续。通过减少内外贸业务之间的差异,双循环得以更好地推进,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企业竞争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全球沟通成本下降和相互关联增加的趋势很难发生逆转
在美国威胁并实施包括对等关税在内的各种单边关税的威胁下,中国、欧盟、加拿大等贸易伙伴迅速表达了强硬的反制态度。其中,中国的措施数量多、反应快,不仅相应提高了对自美进口商品的关税,还在达到一定反制关税水平后停止后续再加高关税,不陪美国玩“数字游戏”。一系列相关措施的实施,显示出中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反对霸凌的坚定态度和切实行动,也道出了广大受欺压国家的心声。
必须认识到,美国的加税措施只是其胁迫其他国家做出让步的筹码和工具,相关国家在做出反应时很可能会间接破坏了现有的多边秩序。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与WTO总干事视频通话时,伊维拉强调世贸成员应共同捍卫开放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在世贸组织框架下通过对话合作妥善解决分歧。她特别强调,各方与美国磋商达成的结果应遵守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规则。这句话非常重要,任何世贸成员如果对美做出关税减免,理应在最惠国待遇的规则下对所有其他成员做出同样的关税减免。
经济全球化进入新的时期,现有的经贸规则或许出现新的变化。但是,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全球沟通成本下降和相互关联增加的趋势很难发生逆转。
数字经济时代,各类资源要素的全球流动变得更为便捷和迅速,助推产业内协同发展和创新的加速。以新能源汽车为例,近年来的爆发并非偶然。各方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有着广泛共识,中美在相关产业领域的竞争和合作加速了创新发展的速度,技术进步叠加市场扩容,使得新能源汽车迅速成为全球制造业中亮眼的明星,推动包括自动驾驶、电池、车联网等一系列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加速商业化。
如果美国通过高关税限制国外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确实在短期内能够为美国国内生产商提供一定的市场空间,但也会因此产生至少三个得不偿失的不利后果。
一是美国消费者将在选择上受限,无法获得国际最先进的产品,同时不得不花费更多资金。当然,消费者可能会因此放弃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车换代的想法。但作为车轮上的国度,消费者的群体行为将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形成直接冲击。
二是美国新能源汽车厂商因为关税保护而减弱了创新的动力。企业因为竞争减弱,不愿意投入研发资金和努力。而作为新兴产业,快速迭代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美国国内发展市场受限反过来减弱了对全球优秀人才的吸引,使得美国汽车厂商在技术水平上与全球领先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三是新能源汽车全球产业链分化发展。汽车产业依赖于全球化协同配合,为参与各方都带来了重要发展动力支持。缺乏全球化配合、产生不同技术路线和标准的发展路径分化,长远下去将产生相当不利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实现规模经济,甚至因缺乏跨边界协同产生更大的交通安全风险。
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经验证明,无论风急浪高,中国经济大船始终稳定向前。这种经济韧性来自尊重多边秩序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的笃定,来自履行开放承诺的坚持,来自政府与市场的良性配合,来自企业家不服输的劲头和勇于创新、探索未知空间的好奇心。不论特朗普关税带来的风暴有多么猛烈,身经百战的中国外贸企业都能够以最快速度做出调整和响应,为全球需求的满足、经济产业的升级和创新技术的高效应用发挥领航员和生力军的作用,与有意愿和中国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伙伴一起,通过基于规则和承诺的互利合作,共享更新、更有韧性和更为和谐的共同发展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