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市长杨军:既志在“云”霄 又脚踏实地

综合 总137期 2020年 5月号 市长足迹

    《环球市长》杂志    GLOBAL MAYOR MAGAZINE

位于安徽最北部的宿州市,素有“果海粮仓”之称,被誉为“世界梨都”,除此之外,“中国云都”“中部鞋都”的美誉名声在外。历史文化名城宿州,正展现出“既志在‘云’霄,又脚踏实地”的城市新风范。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宿州市市长杨军接受了央广网记者的专访。

 

“中国云都”强势崛起

 

央广网:杨市长您好!近年来,随着“中国云都”的强势崛起,宿州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勃勃生机,屹立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潮头。“宿州云”已经飘进市井巷陌,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谈资。作为市长,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杨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是亚太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宿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宿州市位于安徽省的最北部,地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原经济区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战略叠加的核心地带,襟连沿海,背倚中原,承东启西,是一座焕发无限活力的花海云都、楚汉名城。

 

宿州素有“果海粮仓”之称,是著名的“中国酥梨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城市,也是全国第5家量子通信节点城市、华东地区最具特色的云计算中心。

 

从传统的农业大市,迈进国家重要的战新高地之一,我们的转型得益于立足实际,做足区位优势,充分把握自身资源禀赋,更关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性发展思路和部署。

 

近年来,我们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大力实施创新引领、数据驱动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全市数字经济呈现出基础优、总量扩、质量提、效益增的良好态势,另辟蹊径、无中生有打造了数字经济新高地。

 

高新技术产业增速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

 

央广网:宿州地处皖北,在发展数字经济领域,能实现从“一张白纸”到“精彩答卷”的华丽蝶变,其中的“无中生有”之道,关键“棋子”落在何处?

 

杨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重点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精细化做文章。

 

第一,我们着眼数字产业化,做大做强云计算战略性新兴基地。根据经济形势和产业发展趋势,建立科技创新和服务保障“2+7”综合政策体系,全方位、大力度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实施“翔云”发展战略,首创“率先发展基础云、同步建设平台云、全面开发应用云”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目前,“基础云”建成使用数据中心4万平方米,布置机柜超过6000个,在建的10万平方米数据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平台云”引进了华为等数十家龙头企业;“应用云”集聚了新材超算等数百家创新型企业蓬勃发展。

 

今年4月份,我们与阿里巴巴华东公司聚焦智能制造、数字农业、城市大脑三大核心领域进行深度合作,通过发挥宿州的产业、资源、环境、政策、区位等方面优势,借助阿里巴巴在互联网产业发展方面的能力,共同将数字宿州打造成为长三角城市“大脑标杆”。

 

截至目前,我们招引了阿里巴巴、腾讯、华为三家科技巨头齐聚宿州,这在全国地级市中也是比较少见的。

 

经过这几年的精心培育,宿州高新区云计算产业基地已经获批安徽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目前注册落户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制造相关企业1240余家,2019年基地实现全口径产值203亿元、同比增长25%,财政收入9.4亿元、同比增长达77%。

 

第二,我们促进产业数字化,不断积蓄发展新动能。通过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充分将数字技术运用到传统产业发展等领域,鼓励重点企业建设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促进轻纺鞋服、化工建材、食品饮料、板材家居等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去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居全省第五,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1.6%、增速连续三年全省第一,技改投资增长32.3%、居全省第四。

 

我们积极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无缝对接,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技术转移宿州分中心,积极落实与上海科创办签订的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已建设宿州高新区半导体产业园、宿州经开区生物医药科技园、张江萧县创新成果转化区等承接平台,推动建设小型超算中心及半导体、生物医药、量子通信、新材料等“一中心四平台”。

 

央广网: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但是同时,也催生出一批依托云端的新业态兴起,在这方面,宿州有什么新的拓展?

 

杨军:这也是我要介绍的第三点:突出治理精细化,用足用活“互联网+”发展模式。

 

这次疫情促进了在线经济等无接触经济新业态的繁荣发展,我们抢抓机遇,大力培育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不断完善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村级电商网点等基础设施建设,与苏宁易购、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企业对接合作、借船出海,目前全市4个县实现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覆盖。同时,我们多点开花促进智慧化,与腾讯公司合作建设移动民生服务“皖事通·迅宿办”平台,建成了全市大气污染精准防治综合管理系统、高点视频监控系统,实施了国内首家城市智能管网PPP建设项目。

 

这几年,我们通过数字技术精准破解了环境保护、脱贫攻坚、文明创建、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等领域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打了几个漂亮的翻身仗,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显著成效,这让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了数字经济无比强大的硬核作用。

 

央广网:从一张白纸,无中生有,到现在赫赫有名的“中国云都”,宿州取得了让人侧目的成绩。我们想知道,在飞速发展的进程中,宿州在“热”发展中,又有着怎样的“冷”思考?

 

杨军:宿州的发展正处于着热火朝天的阶段,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宿州建设迈出新的步伐。2019年,全市19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5项进入安徽省前七,其中实现生产总值近2000亿元,增长8.7%,增速居全省第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们统筹“两手”、聚力“两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成功守住了安徽的“北大门”、保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2020年1-4月份全市1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2项进入全省前七,奠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宿州市发展起步晚、基础弱,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仍存在诸多短板和不足,迫切需要国家和省级层面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要素支持、资金投入。

 

支持宿州创建国家云计算大数据基地、全国重要的大数据存储基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支持皖北地区探索培育传统行业数字经济

 

打造“大物流+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发展新模式。

 

央广网:那么,对宿州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推进哪些方面的工作,在这次全国“两会”上,您有着怎样的建议?

 

杨军:我提三点建议。

 

一是促进发展信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的广泛覆盖,将有利于吸引用户将数字资产、核心应用迁移其中,建议结合“宅经济”、在线经济等新业态发展需要,支持宿州创建国家云计算大数据基地、全国重要的大数据存储基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大力扶持皖北地区数字经济、量子通信等产业发展,探索长三角地区与中原经济区交汇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新路径。在研究出台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有关指导意见时,支持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宿州等地,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极端、5G、物联网、小型超算中心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和集成创新。

 

二是推动加强数字化转型。建议支持皖北地区探索培育传统行业数字经济,促进传统企业与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展联合创新,共享技术、数据、人才、市场、渠道等资源,大力发展共享经济、在线消费、无接触配送、互联网医疗、线上教育、远程办公等新业态,支持云服务拓展至生产制造领域和中小微企业,支持宿州市阿里巴巴智能制造基地建设、打造服装智能制造基地标杆,带领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

 

三是力促加快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宿州这样的传统农业大市,依托阿里巴巴数字农业项目建设,加快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着力打造“大物流+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的发展新模式。扶持宿州依托腾讯未来城市创新中心,统筹建设公共信息平台及智慧社区、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消防等项目,加快城市公用设施、水电网、交通运输网等设施智能化升级,促进生态环境数字化监管,建立“用数字说话”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全力打赢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淮海战役”

 

央广网:畅谈了“云端”,还请您谈谈“脚下的路”。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地市,宿州如何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杨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宿州,既要志在“云”霄,又要脚踏实地。

 

2012年,宿州被纳入皖北地区省级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四个县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埇桥区为省级扶贫重点区。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开局就是决战、扛责就要冲锋”的奋斗姿态,全力打赢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淮海战役”。

 

一是创新实施驻村帮扶。我们在全省率先健全扶贫层级管理体系,创新为全市有扶贫开发任务的9337个自然村全部配备一名扶贫小组长,这个做法得到中组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省委书记李锦斌作出批示并在全省推广。

 

二是落细落实扶贫政策。我们在全省率先出台综合医疗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健康扶贫“351”“180”政策,实行“一站式”结算服务。同时,创新实施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消费扶贫等系列措施,让贫困户走上“造血式”的脱贫道路。

 

三是全面提升脱贫质量。我们不断提升“双基”建设水平,动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着力推进挂牌督战,建立健全防范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最大限度减少返贫致贫风险。

 

经过最近几年的努力,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在2016年考核全省垫底的基础上实现了“V”型反转。全市贫困人口从2013年建档立卡的61.27万人减少到2019年的1.2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95%降至0.23%,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736元以下大幅增加到8863元,35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四县一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状况大幅改善。可以说,全市上下摘穷帽拔穷根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开展“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

 

央广网:在摘穷帽拔穷根的美好愿景正变为现实的同时,我们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宿州将如何把疫情损失降到最低,做好脱贫攻坚的“后半篇文章”?

 

杨军: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将高度重视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科学准确研判当前形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精准施策,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

 

一是扎实落实重点任务。深入分析疫情影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持续抓好扶贫企业复工复产、贫困群众务工就业、农畜产品产销对接、贫困家庭学生上学等四项重点工作,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脱贫攻坚的不利影响。纵深推进“四带一自”产业扶贫、“三有一网”点位扶贫、“三业一岗”就业扶贫,继续实施光伏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消费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加快扶贫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进度,力争6月底扶贫项目全面完工。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普查,确保普查结果真实可靠。

 

二是全面补齐短板弱项。聚焦“354+N”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统筹推进各类巡视发现、考核反馈问题一体研究、一体部署、一体整改,确保6月上旬各类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实现动态清零。深入开展挂牌督战,聚焦27个挂牌督战村和所在乡镇,加大资金、项目、举措倾斜力度,确保6月底前挂牌督战取得决定性成效。

 

三是切实提升脱贫质量。以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为重点,加强动态监测预警,加大救助帮扶力度,防止返贫和致贫。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持续推进精准帮扶,优化完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推深做实“一抓双促”,多措并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四是扎实衔接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五级书记遍访行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始终保持攻坚态势。坚决整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作风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

 

我们将持续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聚力推进脱贫攻坚,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宿州板块更大力量。

 

SHARE THIS ARTICLE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