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欧洲首个“绿色之都”

黄琳 总120期 2018年11月号 城市经典

    《环球市长》杂志    GLOBAL MAYOR MAGAZINE

       20世纪以来,由于人类创造空前繁荣的物质文明,同时也滥用自然资源,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产生严重破坏。人、城市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和尖锐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一个时期以来,与绿色设计、生态环保等相关的各种概念和思想在国际建筑界层出不穷,未来采用何种规划设计和发展运作模式才能使得我们的城市获得持续性的健康发展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斯德哥尔摩,一个位于北欧的清洁城市,于2010年荣登“第一个欧洲绿色之都”,同年发布的城市规划主题就是“可步行的城市”。为什么这样说呢?城市PM2.5最高值仅为15,这个数值与国内某些城市相比,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斯德哥尔摩却给可持续发展梳理出了一条新路径,人们习惯于骑自行车上班,把小汽车放在家里,习惯于徒步行走,沿途还可以欣赏优美的景色,节约额外的锻炼时间。

       其实,今天的“绿色之都”也不是一天建成的,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思考,曾经的斯德哥尔摩也是污染严重、河水浑浊。通过治理,斯德哥尔摩的城中河水清洁干净,可供人们自由的游泳、钓鱼、戏水等,呈现出低碳生活的生态场景。

绿色交通

       走在斯德哥尔摩的大街上,你很难看到拥堵的情况,城市交通的市政车辆将被环保认证,并采用可再生燃料,机动车必须都是绿色汽车。据估计,城市内85%的电动汽车,所用燃料将是可替代燃料,主要目标是绿色汽车可以使用替代燃料(混合乙醇、沼气等),运输服务应至少有55%是由绿色的车辆完成。

       此外,为了更顺畅的使用道路,瑞典在2006年初开始征收“道路堵塞税”。IBM为瑞典公路管理局设计、构建并且运行了一套先进的智能收费系统,包含摄像头、传感器和中央服务器,确定交通工具并根据车辆出行的时间和地点收费,这一举措将交通量降低20%,排放量减少12%。在IBM公司的助力下,斯德哥尔摩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设置了18个路边控制站,通过使用RFID技术以及利用激光、照相机和先进的自由车流路边系统,自动识别进入市中心的车辆,自动向在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6∶30到18∶30之间进出市中心的注册车辆收税。

       直到现在,我们国内城市却没有这种“道路管理指标量化”的。通过收取“道路堵塞税”减少了车流,交通拥堵降低了25%,交通排队所需的时间下降50%,道路交通废气排放量减少了8%~14%,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了40%。由于在环保方面做得出色,2010年2月,斯德哥尔摩被欧盟委员会评为首个“欧洲绿色首都”。

生态循环社区

       位于斯德哥尔摩东南部的哈马碧湖城,是一座典型的自循环社区,城区各个内部组织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相互支撑,能量转换在社区内部就可以实现。哈马碧湖城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了从住区垃圾、污水中回收的能源占住区所需能源供应的50%。

       这些运营斯德哥尔摩的城市垃圾焚烧、污水处理、沼气生产的公司都是自负盈亏的独立企业。他们一手收取处理费,一手通过出售能源盈利。特别突出的成绩是垃圾焚烧热电联供、沼气提纯供应公交、污水源热泵供热制冷等。

       值得一提的是,瑞典在利用垃圾生产能源方面的技术和政策如此成熟,以至已出现垃圾焚烧厂向境外购买垃圾的情况,沼气厂为增加规模效益,更是免费收取各种有机垃圾。当然,这些企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包括价格政策、税收政策、研发创新经费的投入等。

       除了专业配套,哈马碧湖城还混合配置了住宅、公园、服务设施、休闲绿地等,人们可以在城区自由的穿行,城区流畅的交通网络,给人们出行提供了许多便利。新增的轻轨线、公交线以及轮渡,让人们从斯德哥尔摩市区的不同方位都可以非常方便地到达本地区。优美的公共空间环境和不时举办的现场活动,使得人们可以徜徉在优美的水岸,舒适开心的成长。

启示及经验

       现代城市越来越密集,人口和资源日益集中,为了迎合城市发展的需要,废物处理和再利用设施也需要相应跟进。各个城市子系统之间,相互衔接、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我们对于未来城市,应采用量化的管理方式,比如排污量、交通量、车辆通行率等,可以核定一个管理上限表,然后根据各个指标的具体数额,进行费用收支管理。从而给人们予以警示,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通过征收费用限定排污量或者车辆数量,优化城市管理体系。

SHARE THIS ARTICLE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