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国典:以椎轮之朴 入大辂之华

赵阳 总120期 2018年11月号 文化长廊
会东西文化于方寸之境,汲传统经典于纸笔之间,他与古通神,观照本心,他就是中国书协副主席、江西省书协主席毛国典先生。

    《环球市长》杂志    GLOBAL MAYOR MAGAZINE

       中国书法虽有着长达数千年的悠久历史,然而其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在某些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极为活跃。书法家蜂起,新风新面层出不穷,大师巨擘比肩接踵,给后世留下极为深远的影响。但有些时候就不是这样,往往在长达百年的时间内,寂然无波,乏善可陈,既无开宗立派的大师巨匠,也无传流百代之名作佳品。前一类可称为书法的突变期,而后一类则属于书法的渐变期。

       毛国典是当代颇有影响的一位书画篆刻家,其书法取法汉简,充分发掘汉简这种秦汉民间书法的书写情趣和装饰意味,然后把后世行草书的笔墨变化以及现代美学的视觉构成贯穿其中,逐渐酿成一种古雅灵动、清新活泼的新的隶书风格。

       历史上的“隶变”曾经历了长达千年的漫长时期,到东汉发展为八分。这种整饬规范的分书把隶书推向了高峰,然而自此以后再无发展,从晋到清前期,隶书始终在八分的程式化圈子中徘徊。清代中后期,随着出土书法资料的增加,一些书法家取法古隶,写出了新的面貌,使清代出现了隶书的复兴。作为这一复兴的代表人物,伊秉绶、邓石如等大家名垂青史。

       进入21世纪以来,简帛书大量出土,这是隶变早期的用笔墨书写的书法资料,与历史上留下的八分碑刻迥异其趣,对于苦于寻求创新出路而不得的当代隶书来说,可以说是极为难得的资料。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和政治原因,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书法创新缺乏必要的环境和条件,直到20世纪后20年,书法才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毛国典即是在这种背景下自觉利用汉简这种古代资料进行书法创新的青年书法家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时代造就了毛国典,也是毛国典以其敏锐的眼光,抓住了这种创新的历史机遇。机遇总是眷顾那些思维活跃、眼光敏锐、勤奋刻苦、勇于探索的人。

       毛国典的创新之旅在两条路上进行。一条是强调隶书的书写意味。东汉留下的八分碑刻,均是刻工们根据写手书丹再创造的作品,经过刻画和修磨,早已失去了书写的生动意味,更谈不上笔墨情趣。后来又经过千年剥蚀,字口漫漶残缺,后世之所谓“金石气”者,其实不过是这种剥蚀的结果。而简帛书是用笔墨写的,保存又比较完整,能充分体现书写的意趣,因而更能体现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书法进入新时期以来,简书开始引起书法界的普遍重视。老一代书法家如张海就曾尝试把简书的书写意味引入隶书,从而摆脱传统隶书的制作和斑驳残破的“金石气”。这一点使毛国典深受启发,他更加自觉地用简书的书写意味来表现隶书,因此他的隶书线条光润流畅,笔墨淋漓,提按分明,字中有笔,绝无颤笔斑驳的痕迹。这种书写精神,笔墨情趣的回归,无疑是隶书艺术的新境界。

       另一条路则是在隶书中表现秀劲遵媚的审美情调。这对隶书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挑战。历史上留下来的八分名碑,尽管风格有所不同,然大多以劲健壮伟为尚,即便像《曹全碑》《朝侯小子残碑》这样偏于秀润一路的,也不失方正端严的庙堂气。这是碑刻的性质决定的。然而简书则不然,简帛的书写要随意得多,因此其审美趣味更加丰富多样。毛国典敏锐地抓住这一点,极力用隶书这种要雄强为主的书体来表现精致细腻、秀润华滋的更加人性化的审美趣味。这其间,他不仅借鉴了简书的表现手法,而且吸纳了晋唐写经、小楷乃至瘦金体的笔法,把隶书写得清丽娟秀、劲健遵媚、清雅脱俗。毛国典的隶书风格,不但在当代独树一帜,而且在漫长的书法史上也是少有的。它集隶书的放达酣畅、简书的肆意信笔、行书的笔墨淋漓于一身,再加上现代的某些审美趣味和视觉构成,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隶书的表现力,开拓出新的表现形式。正如张旭光所说:“毛国典的简书是首届全国青年书展推荐组推荐的第一件探索性作品。他们认为在该作者之前,没有写这种面貌的作品,或者有人搞而没有搞出成就。毛国典以此类作品曾在全国大展中获奖,并且有不少人仿效学习,这属于在开发书法资源上有贡献,而创作形式上独特有价值的作品,有探索的意义。”

       说到书法艺术的发展,就一个时代而言,不仅需要出几个字写得好的名家,而且还要对传统资源有更深的挖掘和更大的拓展,哪怕这种挖掘和拓展并没有最后完成,甚至只筚路蓝缕、伐木开道而已,那也为后世留下了拓展的空间,在书法史上的意义也是巨大的,毛国典书法的意义正在这里。

       说起勤奋,毛国典堪称典范。在艺术上,他的起点并不算很高——毕业于周口师院美术系,这点学历,对于一般人而言,大概仅够在一个广告公司或中学谋一个糊口的职位而已,而对于毛国典,则好比阿基米德得到一个撬动地球的支点。他以在学校中学到的一点专业知识为基础,多年来刻苦钻研,在书法、绘画、篆刻等方面均颇有成就。他的水彩画,以写实为尚,意境清幽冷峻、空灵深邃,色彩层次丰富,变化无方,在业内有很高的评价,曾多次在全国美展中参展获奖。他的篆刻取法汉印和黄牧甫,刀法精致细腻而又不失古朴之气,和他的隶书一样,虽然一望而知来源于传统,却又有着明显的个性特征。

       孙过庭时代,曾有“古质今研”之争。审美时尚不断变化,乃是一种正常现象。如今是审美多元化的时代,古代传统资源的广泛开发,是当代审美的一大趋向。不论雕宫穴处、玉辂椎轮,均各有其值得挖掘的审美价值,而能翻新古意,入于现代者,尤其是对当代书法审美的贡献。毛国典对简书的开掘,即可归于这一类,所谓“以椎轮之朴,入于大辂之华,斯可谓善书者矣”。

人物简介

       毛国典 , 河南上蔡人,国家一级美术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民盟中央美术院常务院长、江西省文联副主席、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东方印社副社长、江西省政协委员。

SHARE THIS ARTICLE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