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连民:不思而至 “象”由心生

综合 总121期 2018年 12月号 文化长廊
也许是源于个人的生活阅历,亦或是对绘画技法和语言不断的体悟,艺术家宋连民的创作逐渐完成了一个由繁到简的转换。

    《环球市长》杂志    GLOBAL MAYOR MAGAZINE

       宋连民祖籍安徽,对自然的迷恋和家庭文学氛围的熏陶使他在幼年时就充满着对艺术的渴望。上世纪80年代历经4年的高考最终进入了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壁画专业并在1985年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上世纪90年代初,他移居南洋。在经历了数年的海外生涯后重新回到了北京,回归到真正属于他的绘画世界里。对于宋连民来说,绘画是他心中永远的净土。

       也许是源于个人的生活阅历,亦或是对绘画技法和语言不断的体悟,艺术家宋连民的创作逐渐完成了一个由繁到简的转换。

       宋连民早年求学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壁画专业,接受了严格的学院教育,因而学生时期的他就拥有了高超、娴熟的技法。由于宋连民学习壁画出身,早年的创作注重画面的“形式感”,做过多种工艺材料的大型壁画、浮雕,创作过大量的油画人体、连环画、水墨和彩墨人体、风景,也做过许多的壁毯。然而,生活上的“回归“促使了宋连民创作理念上的“还原”。他的水墨作品由原来的个性飞扬变得平淡天真,既不刻意炫技,又不盲目求新。在艺术创作以“奇”取巧的当下,宋连民笔下的物象更能让人反思生活,给人以隽永而绵长的心灵余味。

       人生的体悟使宋连民对生活的期待越来越趋于简单。简单地理解自己与别人。他用双眼抚摸这世界,再用画笔与别人分享感动。而在这个过程中他渐渐地发现了油画无限的可能性。他曾说过:“在我一笔一笔精细地描绘着感动着我的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好像在用心灵一次次重新亲吻着这个世界,一切都似乎是崭新的。我更加热爱生命,热爱被生命感知着的这个千姿百态、万红千绿的世界。”生命的意义最终是要让自己的生命是真实的。真实艺术是永远不会枯萎的。

      “忠实于内在自我对事物最直觉的反应,莫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是宋连民的艺术追求,也是他心路历程上的回归。他的创作题材往往来自于生活中的不期而遇。从人体到动物,从瓶花到江南小景,自然界的一切美好,都被纳入宋连民描绘的对象。荷塘是艺术家所钟爱的主题,画面中满满的荷叶,间或出现几朵荷花,形态自然,毫不做作,在天光水色,光影交错中显得格外动人。宋连民没有赋予荷花过多难明的观念与态度,只是纯粹表现它的宁静、清雅。他所追求的不仅是画面对简约、单纯,更是理想中“不思而至,‘象’由心生”的创作境界。

       作为吴冠中先生的学生,宋连民曾跟随先生前往四川写生,画竹海、听乌江,一晃已数十载,如今先生已去,但他的精神尚润世间,他的艺术精神和艺术理念更是一条从未断流过的河,时刻鼓励着宋连民,使其肩负使命,成为艺术的传承者。

       宋连民认为,无论世界怎样的变化,时间依然没有任何纠结的按着自己的轨迹往前行进,把一切都甩在身后,这是现实的存在。然而人的意志却在另一个精神世界里不断地跨越时间,所有的创造者都在跨越时间,在前方的驿站等候随行的人群。

       一件艺术作品的诞生,总是要经历从生活到“眼”,“眼”到“心”,最后由“心”至“手”的过程。其实,略过这些复杂的环节,宋连民的作品有一种浑然天成,质朴如初的美。当我们看惯了深沉而晦涩,充满思辨性的作品后,不如与自然来一次明朗直接的对话,诚如宋连民自己所言“我们用眼睛抚摸这个世界,首先要画自己感觉到的东西”。

 

人物简介

1961年出生安徽淮南,13岁从师韩美林老师,16岁游学北京上海等地,考学前曾拜师黄永玉、范曾、唐云、赖少其、靳尚谊等艺术大师。1981年考入中央工艺美院特艺系装饰绘画专业,大学期间受教于袁运甫、吴冠中、范曾、张仃、祝大年老师。85年留校任教;93年移居新加坡,07年回国,现居北京。

SHARE THIS ARTICLE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