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助推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王辉耀 总143期 2020年 11月号 智库文章

    《环球市长》杂志    GLOBAL MAYOR MAGAZINE

受新冠疫情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全球贸易和投资遭受重创,世界经济整体陷入衰退。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视频讲话指出,举办进博会体现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对进口的重视以及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努力。

中国已连续三年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表明中国实现更高水平开放的决心。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济低迷,一些国家奉行贸易保护主义,进博会表明中国不会走保护主义道路。

尽管外部环境受限,在中国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完善营商环境的背景下,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连续三年稳居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目的国地位。外资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我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经济增长、财税收入、扩大社会就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以来,中国贸易顺差很大,中国很多产业集中于出口市场。而现在,中国国内市场已经有很大发展,多数公司看到服务本地消费者的巨大潜力。不过,中国政府还是在强调继续与国际投资者接触。进博会表明中国继续欢迎国际投资与其带来的高质量产品。商务部近日发布的《中国服务进口报告2020》预测,未来五年中国服务进口增速将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服务进口规模累计有望达2.5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将超10%。

20多年来,中国人均收入一直在快速增长,国内民众对高质量的消费品有了更高要求。从欧洲、日本、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进口的消费品,在中国不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需求。扩大进口可以增加消费者选择种类。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第三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4.9%,拉动GDP增长1.7%。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14亿人口、超过4亿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预计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模式与中国的开放政策并行不悖。中国作为全球价值链的中心,与许多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联系。目前经济全球化遇阻,中国可以通过参展企业之间协议,帮助其他国家恢复经济从而进一步发展。

综合考虑世界形势与国内经济发展情况,中国坚定不移地继续开放,主动扩大进口,既是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也是遵循经贸发展规律作出的选择。

首先,中国可推动在世界举办区域性进口博览会,扩大进博会影响力与针对性。近年来,中国作为日本、德国、欧盟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许多国家最大的出口市场。据商务部统计,截至目前,中国现已实行的自由贸易协定有15个,涉及23个国家和地区,涵盖8000多种零关税进口产品。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构建多边贸易体系,中欧投资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RECP) 有望于今年达成。今年,东盟超过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推动中日韩三国自贸协定谈判。这些举措将为举办区域性质的进口博览会提供契机。各国可分享贸易红利,惠及企业民生。

其次,简化海关手续,借助中国电子商务打造中国外商投资中心。经海关总署批准同意,此届进博会展品首次进境期限由6个月延长至1年,此举省去企业海关办理延期手续过程,为参展商提供一颗“定心丸”。国外企业可在展会结束后,进一步扩大进口博览会参展效应。可将这种模式扩大到中国其他贸易展会上,将有助于国外企业更好推广产品,并充分满足中国民众对进口产品需求。

再次,扩大进博会投资功能,使进博会成为国外投资重要窗口。此举要求中国进一步改善国内营商环境,为在华投资提供政策与市场的两方面机遇,并辅以法律保障支持,使其更加坚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中国 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外商投资法》,以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同日,中国正式开始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政府立法形式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此外,放宽行业市场准入,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以及有序推进自贸协议谈判也对国外投资进入中国市场起到助推作用。

进博会已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窗口。在国际经济格局日益复杂多变情况下,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亟待恢复与加强。做大,做强进博会进一步证明,中国抓住国际贸易机遇,将成为新时期“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SHARE THIS ARTICLE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