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超过直辖市,揭开南北方百年变局

逍道一、黄汉城 总144期 2020年 12月号 城市经典

    《环球市长》杂志    GLOBAL MAYOR MAGAZINE

头部城市,往往事关一个国家的经济大局。

根据已公布的前三季度数据,南京的GDP自改革开放以来首进前十,天津则不幸跌出,创下了自清末以来的最低排名。

如果南京四季度守擂成功(大概率事件),那再过一个月,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将出现非常稀奇的一幕:北方只剩北京一座TOP 10了。

真是波诡云谲的2020年啊。

回想1949年,天津、南京还是中国城市的榜眼和探花。前者是北方最大城市,后者是南方六朝古都,经济实力均秒杀北京等一众城市,令人望而生畏。

如今,风云骤变。两个地方呈现出了完全相背的势头,一个向上,一个向下。两者合力共同创造了南北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看似是两座城市的沉浮,却暗藏了长远格局的重要信号。

1

天津的徘徊,是很令人遗憾的。

在北方,天津有最好的港口融入全球产业链条当中。一般人认为,渤海是内海,吃水太浅没有良港。实际上,通过管理与疏浚,天津港已经有了水深24米的泊位。这比上海洋山港一期和广州南沙港的平均深度15米、16米,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尽管青岛、大连等市也在争夺航运中心,但早在2006年,中央就把北方国际航运枢纽的定位钦定给了天津。

在北方,天津有最好的区位融入中国的心脏。作为帝都的卫城,天津坐高铁到北京仅需要30分钟,开车也仅有100多公里,它与跟帝都融合发展的条件是最好的,接受帝都辐射最为便利。

在北方,天津享受了中央最长时段的宠爱。在上一轮周期中,国家把天津捧为掌上明珠,海量投资、优惠政策纷至沓来。直至2015年,天津还成为继上海之后,最快拿到自贸区牌子的城市之一。

天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走到今天这一步着实可惜。而南京的逆袭,则确实令人惊奇。

在南方,南京的地理区位并不算优秀。由于离上海太近,它几乎丧失了成为大区中心的可能,最多是所谓的“徽京”。所以南京从一开始就无法以设置区域总部的方式来扩张自身的服务业底盘。这方面南京远不及总是被相提并论的武汉、成都,因为距离北上广相对远,迫使许多公司在当地设立分支。长此以往,武汉、成都的大区中心优势不断被夯实。

在南方,南京的竞争对手太多了。1989年,南京的GDP排在江苏省内第四位,比扬州还要低。2013年,南京在长三角城市群当中排名第六,甚至比无锡、宁波还要落后。南京与其他城市在争夺人力、财力、政策等资源时,战况异常激烈。

相比起杭州的风头,这是一座并不怎么吸睛的城市。但是三十年时间里,南京一步步地向上爬,转眼就要挤入中国前十了,令很多人为之一震。

为什么,天津和南京会走出如此不同的路径?

2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当南京在艰难爬坡的时候,天津为国人带来了很多惊喜。

2005年,滨海新区纳入十一五规划;2006年,滨海新区获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天津16.5%的增长率为全国最高;2010年,滨海新区产值首超浦东新区;2012-2013年,天津连续两年增速为全国最高。

那年全市上下弥漫着赶广超深的豪气。

2015年“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被普遍认为是天津的分水岭。那年起,新区开始“挤水分”、掀起环保风暴……狂飙突进的步伐慢了下来。

面对天津的徘徊,有网友直呼:“不是天津的尴尬,该尴尬的是整个北方。”

此话有一定道理,因为天津近几十年的风光,并未跳脱北方模式的窠臼。简而言之,北方城市倾向将“投资”这架马车拉到极致,倚重资源和重工业。

你想想是不是这样?1998年坐拥全国第二大油田的山东,依靠重工业重回GDP第二宝座。山西靠煤炭致富更简单粗暴。陕西小县城神木凭借地下有“矿”,开创了全民免费医疗的神话。

同时期,南方借着入世的东风,将自己深度融入了世界产业链条的分工体系当中。温州、泉州、东莞、佛山等普通地级市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实现屌丝逆袭。

说白了,南方城市想尽办法爬到产业链中下游的位置,而北方城市陷入对投资的路径依赖,多数停留在产业链上游、供应原材料的位置。

这一点,可以说是南北方经济模式的分野,极大决定了后来的历史性进程。

2008年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年份。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的发酵,以煤炭、钢坯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进入了下行周期。

依赖传统资源和重工业的北方经济模式就是从那时被重挫。

这时候,很多北方城市开始琢磨起“去工业化”。天津的二产占比从2010年的52.5%一路压缩至2019年的35.2%,少了17个百分点。北方第三城青岛,其二产的退出轨迹与天津高度神似。

此前有观点认为:去工业化是优化提升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诚然,服务业是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大势。关键的问题在于,二产是以怎样的速度退出,以及三产能不能及时跟进补位。也就是说,二产绝不能一走了之。

昔日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武汉,通过对光电、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悉心培育,成功摆脱了对钢铁、汽车行业的片面依赖。在二产占比缓降的同时,反而实现了华丽转身。

南京也同样推出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四新”行动计划,提出精准布局数字经济、医药健康、智能网联汽车、新型都市工业、未来新业态等新经济领域。

这其中,新型都市工业广受关注。据媒体报道,这是南京主城实施“退二进三”二三十年来,今年首次对玄武、秦淮、建邺、鼓楼和雨花台五个区各下达上百亿元的新型都市工业产业指标。

反观一些北方城市,二产的退出速度可能有些快了,但三产又未必能跟上。

一位城市规划专业的天津人在知乎上留言: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初心是好的,设计出色、尺度合理、体现着经济集聚带来的优质空间的紧张感。但高端服务业是城市最后才会出现的产业,CBD是一座城市最后才会出现的终极产物。

一个于家堡金融区,就有两座中国摩天大楼TOP 10。该指标完全不输一线城市。

不过,纽约时报的记者来到天津滨海新区探访的时候,看到有些地方冷冷清清。部分高楼大厦至今都没完工,以这样的方式见证着滨海新区的沉浮。

问题,或许就出在滨海新区的特殊政策上。由于较低的人力成本,以及招商引资政策等作用下,新区一度吸引了非常多的服务业企业在当地注册,但由于综合配套、营商环境、市场容量等综合性因素,其实际经营地并不一定在天津。因此,这给当地带来的实际三产就业机会还是比较有限的,天津的服务业升级没有想象中那么快。

3

可能有的人会觉得,南京重回TOP 10是因为天津的退出。其实,南京的势不可挡并不在外因,而是内因。

我们来看产业结构,这是决定城市经济的重要因素。 南京和天津虽然产值和产业结构接近,具体的产品却有天渊之别。

2019年,两城在原油、汽油、钢材、汽车这4个倚赖资源和高能耗的工业品方面有重叠,但表现还是很不一样的。

天津在原油、汽油、钢材、汽车产品的增速上全部为正,且钢材和汽车有着不俗的增长率。

南京这4个指标均为低增长或者负增长,但是工业机器人、电子计算机整机、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的增速明显,分别达到8.9%、13.5%、36.5%、26.3%,从中可以看出南京产业转型升级的痕迹。

两者不重合的产品部分,看得出天津产业结构比较传统,南京更新、更前沿。以集成电路为例,该产业本是南京的产业空白,但是靠着台积电,南京硬生生撕开了一条口子,挤进了芯片重镇之列。仅台积电、清华紫光两家,就在南京投资了300多亿美元。短短两年多时间,南京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企业100余家。

就像我在前文所述,南京没有天津滨海新区这样的政策洼地,又不是武汉、成都这种大区中心,只能通过慢慢提高自身的产业质量,弥补先天不足。

在诸多限制条件中,南京被迫走出了一条内生型增长道路。事实证明,这也是一条成功的路径。

时至今日,南京上市公司数量多于武汉、成都,在省会城市中仅次于杭州、广州,近年来新增上市公司、新增独角兽数量等都表现亮眼,本地强劲的科技教育实力,也给南京的未来发展带来诸多加持。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南京是面积最小的省会,也是人口最少的副省级省会。这样的先天条件,在任何关于总量的计算上,自然不占优势。

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南京着实不容易。

其实,天津的优势一直都在,它现在也逐渐找到了让自己重新伟大的王牌。

近代史上,天津就曾凭港口等交通之利,开创与上海鼎立的双城时代。

今年7月,天津提出“依托国际航运枢纽,构筑贸易发展大通道”,助力贸易强市建设。以三年为期,天津给出具体目标:到2022年,新增有进出口实绩企业3000家,形成30家超亿美元平台型、总部型贸易企业。

7月底,按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天津给出交通强国“天津方案”。其中,无论是“以港口为魂、铁路为骨、道路为基、航空为翼”的口号,还是“打造国际枢纽港口、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国家会展中心三大物流节点”的目标,均以港口打头。

根据“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目标,到2035年,天津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要突破3000万标准箱。这相当于在2019年基础上,还要提升超过70%。

天津有的不仅是航运优势,各方面的基础都非常好。如今也已经放下包袱,重新出发,未来一样可期。

南京需要面对的局面,可能更乐观一些。毕竟这座城市经历过长期的低谷,也明白怎样走上坡路。

很多人在问,南京到底是如何逆袭的?或许,它逆袭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抛弃幻想、拒绝高调、脚踏实地、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

这不是两座城市的故事。

南京的进击,是过去南方城市努力的缩影。天津的重新出发,是未来北方城市正在面临的转型期。

没有人想忍受南强北弱的城市格局,我们更期待一个百花齐放、群星璀璨的中国。

SHARE THIS ARTICLE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