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多纳背后的安第斯

阿树 总145期 2021年 1月号 城市经典

    《环球市长》杂志    GLOBAL MAYOR MAGAZINE

阿根廷传奇球王马拉多纳去世,享年60岁。马拉多纳的故乡阿根廷属于安第斯山脉诸国,海拔不低,其社会文化面貌深受山地影响。

2008年,国际足联(FIFA)宣布,要是在海拔高于2750米的主办城市参加足球比赛,球队必须在一周前抵达;要是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城市举办球赛,球队必须在两周内抵达。由于大多数国际球队赛事繁忙,这个规定相当于否决了高海拔城市举办国际足球盛事的权利。

马拉多纳非常反对这项规定。为了表示抗议,马拉多纳飞到同样位于安第斯山脉的玻利维亚,并与该国总统一起踢了一场长达一小时的友谊赛,以证明高海拔对两个47岁的中年男人没有什么影响。

马拉多纳赛后甚至说,“我代表阿根廷全体国人说,我们不怕高海拔。”

高海拔的安第斯山脉,对于这些国家意味着什么?

一条安第斯山脉,自北往南把南美大陆劈开,阻隔了秘鲁寒流,形成了山两侧截然不同的风貌。

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山脉或者自然地貌,比安第斯山脉更能准确地传达出自然景观的社会学和政治学意义。在这里,山是完美的屏障,它们分隔着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最终成为社会、政治的起源和边界。

19世纪末,外交家、地理学家和工程师爱德华多·德拉巴拉提出了这样的说法:“在智利和阿根廷这两个国家之间,大自然将巨大的安第斯山脉置于白雪之中,用令人难忘的山峰线来分割它们的土地和水域。”

山地之国的纷争,也是由此而起。

海拔最高的古国?

蒂瓦纳库可能是地球上位置最高的古城,建于海拔4000米的地方,位于玻利维亚“的的喀喀湖”附近。大约在公元500年至公元1000年之间,蒂瓦纳库达到了它发展的顶峰,至少有1万人居住其中。

城市大部分被山地和丘陵包围。地理,影响着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人工凿成的沟壑,形成一个巨大的护城河,围住城市的中心。考古表明,这里曾是一座坚固的方形城市,由高不可攀的城墙团团围住,城门用一整块重达几十吨甚至数百吨的石块堆积而成。

目前还不知道蒂瓦纳库始于何时,但根据历史学家桑切斯(Young-Sánchez)的说法,大约在4000年前,人类就在的的喀喀湖地区永久定居。

一些考古证据显示,这是一座在文化归属的基础上建起来的城市。它与其后印加帝国的军事扩张、暴力讨伐全然不同。

蒂瓦纳库人保持着密集的城市人口,居住于分工明确、有空间间隔的街区,以巨大的土坯复合墙为界。居住区围绕小型天井而建,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共享空间。这项小型公共空间又连通着一个更大的户外广场,一直延续至城市的中心广场,那里是一个用以宗教祭祀的场所。这些仪式,消弭了一切人心纷乱。

高耸的安第斯山脉上,澄澈的圣湖旁边,蒂瓦纳库成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理想国。

但蒂瓦纳库的辉煌没能持续下去,西班牙人入侵前,他们的文化就已经走向衰落—或是面临军事扩张,或是信仰衰败崩溃,或是环境改变,比如的的喀喀湖水位的退去。

蒂瓦纳库没有发展出自己的文字系统,但考古遗迹表明,这座城市的文化和政治,影响力遍及安第斯山脉南部,一直延伸到今天的秘鲁、智利和阿根廷。研究者们甚至称之为伟大的废墟。

更重要的是,随后的印加帝国,以另一种方式,把这曾经美好的高山城市延续了下去,并借助其地理环境和山地国家的优势,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扩张道路。而它得以崛起的因素,也是巧妙地运用了高山的地形,完成了对安第斯山脉的重塑。

只是,与蒂瓦纳库文明不同,印加人更具野心,更具扩张性和侵略性。他们占领了的的喀喀湖,将这片母亲湖的神圣性融入自己的信仰。

如今流传的印加统治者的名字,也都代表了他们征服高山的雄心壮志:ViracochaInca(意为造物主神统治者)、HuascarInca(金链子统治者)和PachacutecIncaYupanqui(重塑世界的人)。

重塑安第斯

诗人聂鲁达在其长诗《马丘比丘之巅》中,这样描述他所见的马丘比丘和印加帝国:“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

马丘比丘悬在2400米高的悬崖上,丛林之中,云雾遮盖,若隐若现。整座城市以石材建立而成,并未采用任何黏合性材料,而是将石块打磨整齐、光滑,以榫卯的原理贴合在一起。

这座石头城固若金汤,挺过了几个世纪的多次大小地震。它还有复杂的运河和喷泉系统,以收集和处理饮用水,防止洪水。

马丘比丘是印加帝国留下来的遗迹。

现在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都认为,印加帝国的崛起,大约在1200年到1300年之间。故事要从一场严重的干旱讲起,当时,长达一个多世纪里,整个安第斯山脉都受此折磨——山地各部落相互争夺水源,带领军队入侵临近的村落。成群的难民逃到了5000米高的山上,在现代秘鲁的库斯科附近,一群农民站稳了脚跟。

他们就是印加人。附近,正是圣湖的的喀喀,也是曾经蒂瓦纳库繁盛一时的地方。

这群印加人迅速联合成一个小型国家,建立了有组织的防御。接下来的一个多世纪里,生态环境给了他们发展壮大的优势。

考古学家证明,此时全球呈变暖趋势,印加人也得以往更高的高山上转移,扩张了至少有300米海拔的高度。他们开垦出一层层的农业梯田,建了大型的运河系统,灌溉土地,玉米产量年年创新高。

得益于这种盈余,很多人力可以腾出来,去做其他工作,如修建道路、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等。印加人也有了足够的资本,去挑衅那些同样富裕的领主,抢掠资源。

终于在1400年后的某个时候,印加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帕查库提·印加·尤潘基,开始了他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

印加帝国以今天的秘鲁为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版图扩大到今天的厄瓜多尔、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的部分地区。

只是,印加首都马丘比丘的建造,至今依然是历史谜团。历史学家至今仍在争论,为什么印加人会把这样一座伟大的城市建造在安第斯山脉的山脊上。

事实上,印加人的最高首领不喜欢他的家乡库斯科,这个秘鲁南部高山上的城市,常年寒风凛冽。但不幸的是,他作为印加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不得不花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在此管理自己的臣民。

不过,他有个毕生梦想,要在赤道附近一个温暖的地方——今天的厄瓜多尔基多市,建一座新宫殿。为了方便自己和王室贵族们旅行,他一声令下,几百个村子的村民,全体出动,修建公路和桥梁,跨越层层山峦和峡谷,将奇绝陡峭的安第斯山脉驯服于脚下。

这就是印加公路网,全长近6000公里,大约从纽约到巴黎。它几乎超越了你难以想象的景观,从最干燥的沙漠,到最潮湿的丛林。这条路后来被克丘亚语称作“上帝之路”。

只是,没多久,印加帝国也走向衰落。瓦伊纳·卡帕克试图扩张安第斯山脉北端的领地。1527年,他率军在“上帝之路”附近浴血奋战,最终自己也见了上帝,并引发一场内乱。他成了印加最后的皇帝。

1532年,欧洲征服者随之抵达,他们带来了天花、麻疹、伤寒和流感。土著们深居安第斯高山,很少遇到过此类疾病,身体没有形成免疫力,在新疾病面前不堪一击。安第斯地区一半以上的人口由此死亡。

只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征服者对印加帝国一无所知。长达300年间,马丘比丘无人涉足。

山脉的地理想象

与其他地方的山脉不同,安第斯山脉,往往以古文明遗迹而闻名。对于现代旅客来说,安第斯山脉更是充满了失落城市的诱惑。

一如蒂瓦纳库,一如马丘比丘。

安第斯这个名字的起源,还没有明确的定论。大多数人认为它来自克丘亚语的“anti”,翻译成中文就是“高耸的山峰”。

安第斯山脉沿着南美洲西海岸绵延约4500英里,横跨了今天的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7个国家,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拥有众多高海拔的山峰。

关于安第斯山脉早期人类生活的证据并不多,高海拔地区缺氧,地形崎岖,人类很难生存。不过科学家推测,1万年前,可能就有人居住于此。

山地牧羊人之所以能长期在5000米的高海拔地区活下来,是因为他们的身体已经适应——细胞的构成变化了。生理性的构造,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思想文化的内在机制。

安第斯山脉难以居住,往往意味着难以通行,它常常被表述为一堵墙,是海洋与大陆之间,一道雄伟壮观的屏障。这种地理形势,影响着安第斯文化中的社会分类和控制体系,一如印加帝国惩罚臣民,把他们聚集至帝国最高的地方,迫使他们日复一日地拉一块巨石。

1899年,智利政治家、演说家卡洛斯·阿尔塔米拉诺,在谈到安第斯山脉的国家形象时,有一个很极致的表达:“这块巨大的白雪和花岗岩,将永远屹立不倒,雄伟壮观,几乎不可逾越,以对抗那些无视上帝意图和命运征兆,企图以统治的野心来攀登的敌军。”

社会共同体的建立,大多需要激活地理想象。而在安第斯山脉,山地和国家景观理念,往往具有同源性。

正如福柯所言,空间的历史也是权力的历史。阿尔塔米拉诺的目标,是用永恒的白雪覆盖安第斯山脉,再加上山脉的海拔高度,以此强调,这条山脉将明确并定义一个国家的全部含义。

20世纪,安第斯地区的国家再次陷入内乱和纷争,正是对这种阐述权的抢夺——关于山,一个共同体该如何想象它。

SHARE THIS ARTICLE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