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权领域的“公地悲剧”值得关注

王长江 总0期 2014年06月号 智库文章

    《环球市长》杂志    GLOBAL MAYOR MAGAZINE

在经济领域,公共资源由于权责不清而被任意挥霍的“公地悲剧”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在公权领域同样存在。和经济领域相比,它会给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带来更大的损害。要有效地阻止“公地悲剧”继续发展和蔓延,必须加强对公共决策部门化、部门权力缺乏制约、部门既得利益被强化固化等问题的治理,加紧打造能把权力关住的制度之“笼”,以实现对政府公信力这种稀缺公共资源的有效保护。

“公地悲剧”在公权领域同样存在

“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也译为公共地悲剧、共同悲剧,是1968年英国学者加勒特·哈丁在经济学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他假设,有一块公共草地由一群牧羊人共同拥有。由于每个牧羊人都希望自己的收益最大化,于是他们会尽量扩大自己的羊群。尽管每个人都知道,草地可以承载的羊的数量有限,但作为理性人,谁也不愿意自觉地把羊群数量减下来。最后的结果是,牧场被过度使用,草地状况迅速恶化。通过这个假设,哈丁向人们展示了公共资源在缺乏明确责任人的情况下被迅速破坏殆尽的可悲结局。

在公权领域发生的类似现象,同样触目惊心。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把分掌着不同权力的部门比作一个个的牧羊人,把整个政府比作它们的公共草地,政府的公信力就是长在草地上的草。从道理上说,草长得茂盛,羊才有得吃。但是,要想草长得好,就需要大家都来维护草场。很显然,任何一个部门都不可能、也没有力量单独对“政府公信力”负全部责任。换句话说,这种责任缺乏刚性,只是一种软性约束,难以落实。于是,部门从中得益,后果由执政党和政府买单。有的是部门捞到了利益而自肥,有的是部门减轻了自己的工作,有的则是部门转移了自己为错误担责的风险。至于说这些好处是通过提高执政党和政府的威信得来,还是通过失去民心得来,它们并不关心。其中的一些工作人员,更关心的是自己的乌纱帽。一言概括之,部门得到的这些好处最终都以消费政府的公信力为代价。

显而易见,公权领域里不但有“公地悲剧”,而且很严重。和经济领域相比,它会给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带来更大的损害。

公权领域发生“公地悲剧”的原因

“公地悲剧”的发生有几个基本条件。第一,必须有名义上“公共所有”、大家都使用却又无需直接负责的公共资源;第二,该资源属有限资源而非无限资源,有可能被耗尽而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第三,必须有多个使用这一资源并从中获得好处的人,他们之间有竞争和攀比。从这个角度讲,只要有公共资源,就存在发生“公地悲剧”的可能,因为本质上说,“公地悲剧”源于公共资源的私人利用方式。中国公权力运行的实际情况在不少方面都与这些条件相符合。现有权力配置的一个特点,就是部门利益固化,共同责任虚化,公权力的“公地悲剧”由此发生。

规范和约束部门权力才能有效避免“公地悲剧”

因部门滥用权力而使执政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遭到损害的“公地悲剧”,实际上已然发生,并且正在继续。要阻止“公地悲剧”继续发展和蔓延,就必须对部门权力进行严格约束,加紧打造能把权力关住的制度之“笼”,以实现对党和政府公信力这种稀缺公共资源的有效保护。

一是改革决策机制,有步骤地使决策权和执行权实现分离。中共十八大报告已经提出了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体系的目标,现在需要的是将这一目标落到实处。权力分离的前提是把不同的权力交给不同的机构。依循这一原则,今后执政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应逐步减少执行部门或执行部门代表的直接参与,而吸收更多其他主体参加。最终目标是使人大归位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立法机关。在当前尚不能完全改变现有决策体制的情况下,也要积极寻找有效措施,淡化决策参与者的部门代表性,增加其公共性,防止公共权力受到部门利益的过多染指。

二是加大对部门权力约束的力度。逐步明确各部门的权力界限,为它们开列权力清单,严禁部门在权力清单之外任意胡乱作为,更不允许部门随意设立规则,同时自己执行规则,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既当法官,又当原告。对一些部门自设的评比制度、排名通报制度等,应当严格审查、重新梳理,对那些极易导致暗箱操作、权钱交易的,应当坚决停止和取消。应当把权力运行规则的制定权交还人民代表大会,同时通过质询、视察等形式,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和部门的监督。此外,各部门使用权力的透明度也需有更具实质性的提高。

三是改变部门工作评价机制,把公众的认可度作为用权是否科学的重要检验标准。对现有评价机制需从评价主体、评价形式、评价内容上进行调整。在评价主体上,应当增加相关被服务对象和第三方(如专业评估机构、学术评估机构)对部门工作和部门领导进行评价的权重,减少内部人评价的权重。在评价形式上,应当着力建立开放的评价系统,充分运用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让社会对部门工作有更多的监督和参与。在评价内容上,应当建立部门工作对党和政府公信力影响状况的量化指标,纳入考核,明确部门工作要用是否有利于提高执政党和政府公信力来检验的导向。

SHARE THIS ARTICLE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