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大搞页岩气会战,目标直指200亿方!

新闻资讯  NEWS

8月16日上午9时,随着中国石油西部70203钻井队的井架在宁209—H14井场缓缓立起,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生产报表显示,正在川南威远县、珙县、长宁县等地勘探开发页岩气的钻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125台

此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宜林赴川渝地区调研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时表示,公司计划到2025年页岩气产量达到200亿立方米

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川渝大地上这场轰轰烈烈的上产大会战将给出答案。作为页岩气上产的主战场之一,威远区块一直冲在前面。从2009年我国第一口页岩气井——威201井起,到2014年实施规模建产,威远区块创造了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多项第一,特别是国内第一个实施风险合作模式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区块

这条不同于美国的、中国特色的页岩气革命之路能否走通?

日前,石油商报记者针对威远区块页岩气风险合作模式进行了深入采访。

 

威远模式应时而生

近十年来,美国页岩气规模开采的显著成效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页岩气革命”。多项评估显示,中国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36.1万亿立方米,约占全球页岩气总可采资源量的20%,排名世界第一。在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背景下,加快页岩气开发利用是缓解国内能源供需矛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

但页岩气作为“低丰度、低渗透率、低产量”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单井产量低、采收率低、产量递减快、生产周期长等特点,开采过程中工艺技术要求高,地面建设投入大,开采后期需要不断打补充井维持产量稳定,投资规模大。面对缺经验、少技术、高难度、高投入和高风险的新领域,以往大型油公司独立开采的传统开发模式效率不高,以“共享资源、共担风险”基础的风险合作模式应时而生

威远区块是中国石油第一个页岩气勘探开发风险合作区域。威远勘探开发区位于四川省和重庆市境内,包括内江—犍为、安岳—潼南、大足—自贡、璧山—合江和泸县—长宁5个区块,作业者为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目的层为志留系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埋深小于4000米有利区面积8500平方千米,地质资源量约3.9万亿立方米。

中国第一口页岩气井——威201井

其生产组织协作方式是“1+N”模式,即中国石油地区公司西南油气田作为矿权所有方,在经过初期勘探、确定开发潜力后,将整个探区划分为多个区块,引进多家中国石油下属工程技术类公司和大型页岩气合资企业负责开采,采出气由西南油气田统一处理并外输。

依托西南油气田地区分公司主导前端协调和末端外输工作,形成标准一致、产品一致的“一大N小”利益共同体,把体制体量由“大”变“小”,把开发方式由“单”变“多”,把投资风险由“聚”变“散”,把资源效益由“低”变“高”,提高参战各方开发页岩气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威远区块页岩气的高效开发。

巡护(蜀南气矿 任何明/摄)

威远模式打造利益共同体

威远区块的风险合作模式,有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是体制突破,优势整合。改变以往资源地大型油气公司一家开采的方式,引入油田技术服务公司和合资公司,打破地域限制和内部体制桎梏,根据页岩气勘探开发各个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作者和技术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各方在资源、技术、资金、管理上的优势,促进全链条提质增效。

在此合作模式下,西南油气田公司作为资源的统筹方,对页岩气资源进行了全区域的勘探和评价,明确了威远地区的重点开发方向和开发区域,充分发挥了区域统筹和现场主导优势;中国石油油服企业发挥钻井、压裂和场站建设等专业优势,先导性地在威远区域开展了页岩气产能建设工作,通过不断的探索和调整,在威远区块形成了规模产量,展示了威远页岩气的良好前景;与地方政府或其他相关资本的合资企业将威远区块中石油还没有投入开采的页岩气区域分片“承包”,在分享页岩气资源效益的同时,保证足够的资金均衡投入到区块各处,促进威远页岩气产能建设整体推进,切实提升开发速度。

页岩气勘探之夜(川中公管中心 包升/摄)

二是激发活力,提升效率。威远区块页岩气风险合作开发模式充分激发了各方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研究和改进页岩气钻井、压裂过程中的技术指标,管控工程进度和质量,优化管理方式降低成本,把页岩气合作方的认识统一到加快开发、实现规模效益上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开发页岩气资源的成功范例。

长城钻探有限公司和川庆钻探有限公司则作为威远区块最早的风险合作者,为了达到产量目标而同台竞技。两家在快速钻井技术、压裂技术、完井质量等专业领域尽显优势,各展所长,摸索出”双钻机作业、批量化钻进、标准化运作”的工厂化钻井模式和“整体化部署、分布式压裂、拉链式作业”的工厂化压裂模式,减少资源占用,降低设备材料消耗,精简人员及设备,提升效率,钻井周期下降50%以上,压裂效率提高50%以上,单井建井成本降低约38%;在地面建设中,两家应用并推广具有页岩气特色的撬装化采气工艺,场站建设平均周期缩短了80天,平台建设投资较常规方式下降42%。正是在竞争机制引导下,充分发挥了合作方的优势,形成了威远页岩气开发建设的最早期流程和管理体系,促进了理论到实践的落实落地。

三是协同合作,统筹运行。在威远页岩气开发的“一大N小”共同体中,既有竞争,更多的是“大小”和“小小”之间的协同共进。

经过多年对协作方式的探索和发展,威远区块逐步形成了由“统一规划部署、统一组织机构、统一技术政策、统一外部协调、统一生产调度、统一后勤支持”和“资源共享、技术共享、信息共享”组成的“六统一,三共享”管理机制创新模式。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发挥区域油气矿权属地单位及天然气市场的主要供应企业优势,担负威远区块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前期工作和原料气接收、处理、销售,建设全覆盖管网,实现了威远页岩气的统筹运行。各合作方互为主体又通力协作,建立起区域地企协调平台,统一标准,权威发布地企相关工作指令,促进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地企协调问题。目前,威远地区页岩气平台井平均征地周期缩短了35天。

区域参战单位集中优势力量,强化实验和现场试验,推动了页岩气勘探开发六大主体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建立了高效管理模式和HSE体系,为下一步威远区块页岩气勘探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盆地深处把井打(蜀南气矿  朱正元 张灵/摄) 

 

后记

实践证明,风险合作模式是中国因地制宜走出的不同于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独特模式。页岩气开发前期,熟悉当地情况的大国企更容易解决与地方协调和征地的难题;同时在后期的运销环节上也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渠道。区块作业方则免去了后顾之忧,只需要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专攻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即可盈利。坚持大型国有石油公司主导的同时,引入一批资质达标的中小石油公司为主力,实现了“各尽其责、各取所长、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激发活力、形成合力”,加快非常规资源动用,对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提速和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

遥想50多年前,四川石油大会战将全国石油队伍6000余名会战人员聚集到四川威远县,经过一年多的奋战,拿下了新中国第一个大气田。1968年12月25日威远气田开始向成都供气,天然气从此成为成都市工业生产、市民生活的重要原材料和能源。如今,在我国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石油页岩气产量直指200亿方的形势下,威远模式为我国页岩气革命走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来源:石油商报)

SHARE THIS ARTICLE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