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续写大国央行风采

王卓 总114期 2018年 5月号 人物解读

    《环球市长》杂志    GLOBAL MAYOR MAGAZINE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汹涌变动,在愈发波诡云谲的角力之下,中央银行作为经济与金融调控的枢纽,每时每刻的研判、决断和执行都容不得一丝闪失。尤其是,主要大国的央行及其行长的国际影响力十分重大,只言片语即可引起诸多领域的蝴蝶效应,而稍微的疏忽也将带来巨大的负面冲击。正因如此,全球主要大国对央行行长的任命都慎之又慎、酌之再酌。正因为如此,周小川行长以出色的能力当了15年多中国央行行长。2018年3月19日,稳健的改革家易纲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作为在央行系统连续工作二十多年的老兵,转正行长,经济学家出身的易纲将立刻直面复杂内外形势下的多种冲击,需要迅速在多重失衡下巧妙摆布,有效地将各类风险化解或稳定在可控区间,推进相关既定方略的稳步实施。行长职责,任重道远;砥砺前行,不能停歇。

以改革开放成就大国金融
易纲是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之一,于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是货真价实的天之骄子。
考入大学20年后的1997年,已经在学术科研领域成绩斐然,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终身教职的身份回国,并转向中国经济问题研究,尤其是关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体制问题的易纲,迎来学以致用、兼济天下的转折时刻,以学者身份转型,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并出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从此,这位央行系统内的首位海归,一任风雨,至今已21年。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央行货币政策操作越来越规范化,伴随着央行贷款规模管理被取消,这时易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早在2003年一次房地产金融的讨论会上,易纲回忆了当初设计住房贷款制度时,大家都不懂,还是他拿出了当年在美国购房时的相关资料认真研究一番。
进入2018年,国际形势变动更为复杂,国际贸易冲突及地缘政治风险陡升,更多的外部不确定性将向国内经济金融领域传导。尤其是,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取向和变化将对国内政策空间形成挤压,增大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例如,2018年3月22日美国宣布对价值6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引发全球新一轮贸易摩擦猜测。同日,美联储加息,导致港币兑美元汇率创下33年以来最低,逼近香港金管局弱方兑换保证干预关口,引发离岸人民币市场波动加剧。在易纲上任后的第3天,以类似事件为代表的冲击扑面而来。
面对冲击,熟稔中西方经济体制和政策,笃信市场化改革方向的易纲,将继续以改革应对随时出现的问题和挑战。虽然儒雅是各界对易纲的评价之一,但儒雅之下是一颗坚定的改革之心,务求消除弊端,推进效率提升;虽然“只回答三个问题”是易纲很多时候在公开场合的习惯,但习惯之下却是句句到位、字字珠玑的精准解答,务求严谨客观,不生歧义。改革家易纲,将带领央行直面各类冲击,成就大国金融。
 
以相机抉择把握宏观调控
著作等身、研究超前,英文专著和文章多次被国际官方组织引用,加之在公开场合回答提问均是行云流水、清晰明了,易纲被称为金融百科全书式人物。多年的央行工作,更使得易纲对适应中国国情的相机抉择货币政策深有经验,并高屋建瓴,将调控运用为艺术,松弛而有度、稳步亦灵活。
在打破固有理论桎梏造成决策失误方面, 2016年4月,易纲与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一场论坛上有过交锋。彼时,市场刚经历2015年8月11日新汇改带来的波动,中国央行面临“保汇率”或“保储备”的监管抉择。伯南克等认为中国难以突破“三元悖论”,将陷入资本管制和人民币大幅贬值的两难选择。但易纲针锋相对地提出,“三元悖论”在实际上可以灵活运用,中国并非必须放弃其中“一元”,中国央行可以在“三元”的三个目标上各取一部分,实现最优结合。若非易纲如此清醒的认识和实践,中国央行也将陷入“三元悖论”的窠臼而延误决策,贻误改革进程。
在维护金融稳定和丰富货币政策工具方面,易纲将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定位为“创造一个防风险且平稳推进金融改革的外部环境,为中国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供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新任行长易纲的方略,延续了中国央行的稳健货币政策方针,未来在相机抉择之下,中国央行必定会升级更加丰富、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箱。
在适应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面,易纲作为坚定的市场化改革者,本身即对适应发展需要的改革和调整十分主动,特别是对能够延伸到微观层面的体制改革乐见其成。为适应经济金融发展新形势,国家相机启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正如易纲在为伍戈、李斌所著《货币数量、利率调控与政策转型》一书做序中提到“货币政策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将调控运用为艺术,才能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
 
以风险意识保持金融稳定
易纲是一个有风险意识的人,这点贯穿他求学、研究及从政的整个历程,对风险的敏感和理解,使他能够细致、全面又举重若轻地处理好各类风险问题。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成为金融政策主要方面的新形势之下,央行对风险问题已经上升到“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紧迫高度。从国家行政体制改革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层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成立及各项机构改革、人事调整,无一不体现出对风险问题的聚焦和着力。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大任务“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更是未来金融工作的核心。
易纲的风险意识和敏锐眼光,还体现在央行工作外的思考中。在易纲2009年出版的《中国金融改革思考录》一书,他认为中国人普遍存在“做事不认真,缺乏风险意识”的问题,很多重大问题的发生多是由于如此。对中国社会普遍风险意识匮乏造成的各类风险事故和额外成本,易纲深以为然并一直希望能够改观。
风险意识和责任理念不仅体现对现有事物和问题的聚焦,也体现在对各类新兴事物的研判和把握。尤其是在数字技术和金融科技飞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突飞猛进的最近几年,技术从操作环节入手,“逆袭”而上并开始影响传统的货币共识、运行体系及政策决断,各国央行都面临理论、政策及操作层面的判断、更新和调整。从易纲对上述事物的表态来看,中国央行将以慎重、乐观的态度应对新技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影响,而对于传统金融中介,其优势“在中国这个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仍然非常明显”。
  
以担当情怀促进金融服务
易纲是一个稳健和淡泊的人,不为个人名利所累。易纲被选派出国并在学成之际,按时任北大校长张龙翔的要求留美任教,并随后取得终身教职。但对中国当时经济改革和发展问题的强烈关注和使命,易纲一个人毅然回国。虽然中国很多栋梁之士均有类似经历,舍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回到条件相对较差的中国并在某一领域主导或协助解决存在的不足,易纲的回国之举只是其中的众多之一,但设身处地探究其本人彼时的心境,不禁感叹并令人钦佩。
随着易纲回国,并从北大调入中国人民银行,一任平生二十多载,鬓角已生华发。在从业经历中,从没有沽名钓誉的流言沾染到他,似乎除了工作,他更多是在思考。易纲是一个接地气的人,出于对水资源的担忧,曾研究过节水马桶的设计和推广,并在过程中受到家人的批评;对市政建设规划不精细造成的频繁返修道路及公共工程等,深以为恶。如是种种,正是易纲的务实之风和纯正初心。而细致与务实之间,是易纲一直以感恩之心对待社会的情感。
易纲几十年的历程,是他知识、实践、理想之间的最佳配置。出任大国央行行长,都期待他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促进金融对外开放和增进人民福祉的新征程中,有更大的作为和贡献。大国行长,继往开来;务实初心,风采昭然。一路走来,稳健致远,易纲必定引领中国现代金融服务的改革与发展。
 

SHARE THIS ARTICLE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