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钱袋子加减法

陈泽秀、王心昊 总144期 2020年 12月号 经济纵横

    《环球市长》杂志    GLOBAL MAYOR MAGAZINE

经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叠加减税降费,今年以来,各地税收持续下降,完成年初制定的财政收入增长目标、实现预算平衡难度不断加大。

据记者统计,11月以来,广东、江苏、山东、湖南、河北、四川、贵州、上海、北京等多地的人大常委会批准了省级预算调整方案,其中一些地方选择了下调收入预期。

例如,广东将今年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年初设定的3.6%增速调降为0.5%;河北将2020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由增长6.5%调整为增长1%以上;上海市预测,2020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295亿元,下降3%,比年初预算短收102亿元。

也有例外。一些中西部市县,在年初人代会批准预算数的基础上,预算收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出现了增加。增加的主要原因包括:上级补助收入增加、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收入增加、调入资金增加等非税收收入途径。上级的转移支付、特别国债对当地财政收入的帮助大吗?

“受疫情影响,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强。在这一背景下,对预算收入进行调整是很正常的事。”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对记者表示,《新预算法》实施以来,预算收入更加强调预测功能,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预算支出安排。“各地的调整让预算收入更加符合实际,也让预算支出安排建立在更加准确的预测之上。”

12月7日,珠三角某地级市财政局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今年9月份时调整了一次预算,“我们基本上都在支援其他地区,在转移支付以及特别国债上分配的额度相对较少,占收入的比重也相对较小”。记者查询数据发现,调整后,该地区的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年初增加81413万元。

多省市下调预算收入目标

11月27日,北京出台最新的预算调整方案。方案直言,今年,因营改增改革持续性减收、新发地聚集性疫情波动导致防控时间长等多重因素影响,北京财政收入减收规模更大:预计疫情等因素将减少本市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2亿元,拉低财政收入增幅约6.6个百分点。

北京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5%,2020年预期目标下调至零增长。根据北京市财政部门的测算,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将由5817.1亿元减少为5467亿元,增幅由年初的零增长下降为-6%左右。

11月底,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批准了《上海市2020年市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根据目前预测数据,2020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295亿元,下降3%,比年初预算短收102亿元。按照收支平衡的预算编制要求,拟减少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2亿元。

上海市财政局局长曹吉珍表示,今年以来,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新增减税降费政策和2019年深化增值税改革措施翘尾等因素影响,上海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较多。

财政大省广东情况类似。11月26日,广东第三次对省级财政预算进行调整,调整后,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各减少58.00亿元,均从第二次预算调整后的6925.77亿元调整为6867.77亿元,收支平衡。

按照今年1―10月实际执行情况,预计今年广东省本级收入执行数完成3306.90亿元,增长0.5%,较今年年初预算减少102.00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672.81亿元,较年初预算减少320.14亿元。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表示:“今年以来,省级税收收入持续负增长,虽然通过大力盘活政府资产资源等措施筹集资金弥补部分减收,但预计仍难以完成年初省级财政收入预算。”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对记者表示,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都属于经济发达的省市,中央对这些省市2020年财政收入的增幅应该是有期待的,这些地方在今年初制定预算目标时会偏高一点,“但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长不如预期,自然要相应下调收入目标”。

按照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地方各级预算在执行中,若出现下述情况时,应当进行预算调整,主要包括:需要增加或者减少预算总支出、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减预算安排的重点支出数额,以及增加举借债务数额等情况。

据记者梳理,今年以来,有些地方对年初的预算做了不止一次调整,佛山市三水区调整五次、深圳市调整四次、广东省调整三次、江苏省调整两次。

明树数据高级研究员杨晓怿对记者表示,疫情开始后,国家宏观政策开始应对冲击、提出一揽子政策。但疫情对现实经济造成的影响是曲折的,并且随着疫情在国际上蔓延后存在多次反复调整的过程。不同地区的财政预算调整要与现实情况保持一致,因此调整比较频繁。

“在这样反复调整的过程中,也可以窥见财政改革带来的成效—地方财政预算越来越与实际情况相接轨,财政预算数与决算数相差较大的现象已经成为过去式。”杨晓怿说道。

非税收入助力市县增收

地方预算收入也有调增的。

11月25日,江苏省第二次对省级预算进行调整。江苏省财政厅厅长储永宏介绍,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均增加443.8亿元,保持收支平衡。预算总收入由5353.3亿元调整为5797.1亿元,调增主要是中央补助、市县上解收入和调入资金增加。

不止省级层面,在市县层面,广西柳州市财政局11月23日发布的《关于2020年市本级财政预算调整方案(草案)》显示,2020年柳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371.04亿元,比年初预算数290.21亿元增加80.82亿元,增长27.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增加12.87亿元;转贷收入(自治区代发一般债券)增加35.68亿元;转移性收入增加32.28亿元。

柳州市财政局强调,目前各级各部门正通过清理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努力增加非税收入补充地方可用财力,争取完成年度预算目标。

湖南邵阳市也出现了调增预算收入的情况。邵阳市财政局11月11日发布的消息称: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从年初的844783万元调至971537万元,调增126754万元。其中,包括调增上级补助收入17000万元、调增市本级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收入预算13500万元、调入压减一般性支出项目经费24279万元等。

据记者粗略统计,云南盈江县、湖南溆浦县、贵州黔东南州近期也调高今年的预算收入。这是否意味着:这些地方不缺钱,财政收入没有那么紧张了?

杨志勇认为,地方缺钱的问题一直存在,财政收入紧张形势并没有过去。在收入增加的同时,支出也相应增加,“特别是不少补助收入的增加与疫情防控支出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增加的补助收入,并不一定能增加在地方可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需要”。

林江分析,因为特殊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地方债收入等导致财政收入的增加,并不能视为地方经济出现好转。“这主要是因为中央担心地方受疫情影响,财政收支严重失衡,增加了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或抗疫特别国债的支持。所以在一些省市的预算调整报告中,财政收入有所增加,但这是不可持续的。”

超8500亿预算资金提前下达

目前,各地已经启动2021年预算编制。为提高预算完整性,加快支出进度,12月4日,财政部官网发布了《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预算的通知》,提前下达的资金规模合计304.84亿元。

像这样提前下达资金的通知在近期密集发布。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11月以来,财政部提前下达的资金预算总规模超过8500亿元,金额较大的有:2021年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预算,奖补资金涉及33个省(区、市),总额为2681.1亿元;2021年土地指标跨省域调剂收入安排的支出预算,约875亿元。

提前下达2021年的多项资金属于正常操作,往年也同样如此。2019年四季度,中央财政提前下达了2020年的转移支付预算6.1万亿元;其中,在12月19日提前下达了2020年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预算15332亿元。

“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2021年转移支付资金在今年末提前下达,大批转移支付资金将在12月底前下达到基层政府财政账户。”杨晓怿预计。

上述珠三角某地级市财政局工作人员称,2021年地方预算已经在编制之中,“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经济实力能够比较好对冲掉收支波动影响,基本上不会受到什么大的影响”。

杨志勇认为,考虑到疫情的冲击,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而且由于国际经贸规则还在重塑之中,经济的不确定性加大。在此背景下,提前下达专项资金,可以让财政政策效果更佳。“这些资金多多少少可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对于地方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有更实在的中央财力支持。”

林江分析,提前下达明年的预算资金主要有两点用意:有些地方财政收支非常困难,缺口比较大,提前下达可以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困境;可以营造积极财政政策的气氛,引导地方政府做好2021年预算。

“如果地方政府预期财政收入将减少,那么做预算时,支出规模也会缩小。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很多方面还是要有开支的。中央不希望看到预算因素影响2021年开局的经济发展。”林江说道。

从全国来看,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18万亿元,同比下降5.3%。随着经济稳步回升,前10个月这一收入降幅已经缩窄至5.5%,距离此前设定的预期目标仅有0.2个百分点的差距。

杨志勇认为,如果疫情防控到位,经济恢复的同时,2021年财政收入形势也会转好。“考虑到2020年财政收入的基数较低,2020年疫情防控逐步走向常态化,这为2021年财政收入快速恢复增长提供了可能。”但他强调,财政收入增长具有滞后性。在这样的背景下,财政收入预期目标要选好,要千万百计统筹资源。

杨晓怿也认为,随着经济的恢复与阶段性的减征、缓征税费政策结束,预期明年财政收入将出现明显的回升,至少回调到2019年的水平。但也要留意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经济周期凸显的结构性矛盾仍在持续。因此,积极财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地方财政仍然需要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等方式补充地方政府预算、实现收支平衡。在经济恢复的路途中,地方政府的压力依然持续。

SHARE THIS ARTICLE 分享至